尼曼-匹克病(Niemann-Pick disease,简称NPD),又称鞘磷脂沉积病,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类脂质代谢障碍性疾病。
疾病特点
- 遗传方式: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男女患病概率相同,父母双方都携带缺陷基因的情况下,子女有25%的机会患病。
- 病理改变:由于神经鞘磷脂酶缺乏,导致神经鞘磷脂不能正常分解而蓄积于器官组织内,形成充满鞘磷脂的泡沫细胞,这些细胞大量存在于肝、脾、骨骼、淋巴结和肺等组织器官内,以及中枢神经系统。
临床分型
尼曼-匹克病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A型(急性神经型或婴儿型):
- 最严重型,多在出生后3~6个月内发病。
- 症状包括食欲不振、呕吐、喂养困难、极度消瘦、皮肤干燥呈蜡黄色、进行性智力和运动减退、肌张力低、软瘫、眼底樱桃红斑、失明、黄疸伴肝脾大等。
- 患儿常因感染于4岁以前死亡。
-
B型(非神经型或内脏型):
- 婴幼儿或儿童期发病,病程进展慢。
- 主要表现为肝脾肿大,智力正常,无神经系统症状。
- 患者可活至成人。
-
C型(幼年型或慢性神经型):
- 多在儿童期发病,生后发育多正常。
- 首发症状为肝脾肿大,随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智力减退、语言障碍、学习困难、感情易变、步态不稳、共济失调、震颤、肌张力及腱反射亢进、惊厥、痴呆等。
- 患者可活至5~20岁。
-
D型(Nova-scotia型):
- 临床经过较幼年型缓慢,有明显黄疸、肝脾肿大和神经症状。
- 患者多于学龄期死亡。
-
成年型:
- 成人发病,智力正常,无神经症状,不同程度肝脾肿大。
- 患者可长期生存。
诊断方法
- 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正常或轻度贫血,白细胞计数减少(脾亢时),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出现特征性空泡。
- 骨髓象:找到典型的尼曼-匹克细胞(泡沫细胞)。
- 血浆胆固醇、总脂检查:可能升高。
- 尿检测:尿排泄神经鞘磷脂增加。
- 肝、脾和淋巴结活检:找到神经鞘磷脂沉积的泡沫细胞。
- X线检查:无特征性表现,但长期存活病例中可见骨质疏松、髓腔增宽、骨皮质变薄等。
- 鞘磷脂酶活性测定:各型酶活性不同。
治疗方法
- 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E或丁羟基二苯乙烯,可减少脂褐素和自由基形成。
- 脾切除:适于非神经型、有脾功能亢进者。
- 胚胎肝移植:已有成功的报道。
尼曼-匹克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治疗主要针对症状进行支持性治疗。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