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急性心衰控制阶段
- 强心药物:地高辛、西地兰等可增强心肌收缩力,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利尿剂:呋塞米、螺内酯等可减轻心脏负荷,缓解水肿。
- 血管扩张剂:硝酸甘油、新活素等可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2. 心功能改善阶段
-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可改善心肌重构和心功能。
- RAAS系统抑制剂:包括ACEI类(如卡托普利)、ARB类(如厄贝沙坦)及新型药物诺欣妥,可延缓心室重构。
3. 免疫调节治疗
- 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环磷酰胺,适用于早期或重症患儿。
- 抗感染治疗:针对明确感染时使用抗生素。
4. 并发症防治
- 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钠,预防血栓形成。
-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用于控制房颤等心律问题。
5. 特殊情况处理
- 心脏移植:终末期患儿可考虑,但需匹配供体及术后抗排异治疗。
- 起搏器/除颤器:用于严重心律失常或心室收缩不同步者。
注意事项:
- 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避免自行用药。
- 治疗需结合休息、低盐饮食等综合管理,定期复查评估疗效。
- 内科治疗无效时需及时评估手术指征。
(注:当前时间为2025年4月10日,检索结果均为最新临床指南及专家共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