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房扑动(简称房扑)是一种心脏心律失常,表现为心脏的上部心房异常快速而规则地收缩。以下从定义、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四个方面为您详细解答:
1. 定义
小儿心房扑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通常由心脏上部的异常电信号引起。其特点包括:
- 心房收缩速率较快,但规则,心电图上表现为典型的锯齿样波形。
- 心房率因年龄而异,婴幼儿期约为350~600次/分钟,儿童期约为250~350次/分钟。
2. 症状
小儿心房扑动的症状因个体差异而异,可能包括:
- 轻度症状:如心悸、气短、乏力、头晕。
- 重度症状:如心绞痛、晕厥、抽搐,甚至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
- 部分患儿可能无明显症状,尤其在非持续性发作或心室率接近正常时。
3. 诊断方法
诊断小儿心房扑动通常需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包括:
- 病史:了解患儿是否有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洋地黄中毒或心内手术创伤等病史。
- 心电图检查:这是诊断房扑的重要手段,可检测到快速而规则的F波,以及房室传导情况。
- 超声心动图:用于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如心影扩大、心肌收缩力下降等。
- 胸部X线检查:观察心影和肺血管情况。
4. 治疗方法
小儿心房扑动的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病因采取相应措施:
-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地高辛和奎尼丁,可帮助控制心室率和维持心律。
- 电击复律:适用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儿。复律后需用地高辛等药物维持,以防复发。
- 射频消融治疗:对于顽固性病例,可通过射频消融术消除异常电信号。
- 右房内起搏或经食管心房起搏: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5. 特殊情况
- 对于胎儿期的心房扑动,母亲可口服地高辛,药物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进行治疗。
- 若房扑由先天性心脏病或心肌病等器质性心脏病引起,应优先治疗基础疾病。
6. 注意事项
小儿心房扑动虽然不常见,但因其可能导致严重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甚至死亡,需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需特别注意心房扑动的发生,并采取积极干预措施。
如果您有进一步的问题,建议咨询专业的心血管儿科医生,以便获得更具体的建议和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