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房扑动的病因涉及多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心脏结构及器质性疾病
-
先天性心脏病
- 大动脉错位、房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等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可导致心房肌及传导系统发育缺陷,形成折返环。
- 接受过心脏手术(如Mustard或Senning手术)的患儿,术后瘢痕组织易成为折返激动的病理基础。
-
后天性心脏疾病
- 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等疾病可破坏心肌电生理稳定性,诱发心律失常。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因窦房结功能异常,间接引发心房扑动。
二、心外因素
-
电解质紊乱
- 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等导致心肌细胞兴奋性增高,增加心律失常风险。
-
药物影响
- 洋地黄中毒或某些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抗生素)可能干扰心脏电信号传导,触发心房异位起搏点活动。
-
病毒感染
- 病毒性心肌炎(如感冒、流感引发)可造成心肌损伤,间接导致心房扑动。
三、其他因素
-
遗传因素
- 部分患儿存在家族性心律失常病史,可能与基因异常相关,需通过基因检测早期筛查。
-
手术创伤
- 心脏手术后的瘢痕组织或心内膜损伤,为折返性心律失常提供解剖学基础。
补充说明
- 新生儿及婴儿:由于心房肌及传导系统发育不完善,即使无器质性心脏病,也可能因电生理不稳定出现心房扑动。
- 临床表现差异:心室率快慢和基础心脏病严重程度直接影响症状轻重,轻者无症状,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或休克。
小儿心房扑动的病因复杂,需结合心脏结构、代谢状态及外部诱因综合评估,针对性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制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