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常见且恶性程度高的儿童实体瘤,治疗难度大,目前尚无绝对最快最有效的单一药物。其治疗方案通常需要综合考虑手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及相关药物:
-
靶向抗体药
- Dinutuximab(商品名:Unituxin):2015年获批用于治疗经一线多药物、多模式治疗后达到部分缓解的高危神经母细胞瘤儿童患者。它是GD2单抗,通过与特定靶标GD2抗原结合,诱导双重免疫机制,使肿瘤细胞裂解和死亡。
- Naxitamab(商品名:Danyelza):2020年获批联合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用于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高危骨/骨髓神经母细胞瘤的儿童和成年患者。该药物也是靶向神经节苷脂GD2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可引发抗体介导的细胞毒性反应并激活补体系统杀伤肿瘤。
- Nivatrotamab:由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研发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使用BiClone格式的T细胞结合抗体,可增强抗体与肿瘤细胞结合,提高对T细胞募集能力,降低非特异性T细胞参与风险,减少副作用。临床前研究数据表明,与传统抗GD2 IgG抗体相比,其功效高1000倍以上。
-
化疗药物
- 环磷酰胺(cyclophosomide, CTX):是常用的有效化疗药物之一,可用于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
- 阿霉素(adriamycin, ADR):对神经母细胞瘤有一定疗效,但可能有心脏毒性等不良反应,使用时需注意监测。
- 长春新碱(vincristine, VCR):常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可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
- 顺铂(cisplatin, DDP):具有抗癌活性,但可能会有肾毒性、耳毒性等不良反应。
- 依托泊甙(etoposide, VP16):也是常用的化疗药物之一,可用于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案中。
- 替莫唑胺(temozolomide):是一种抑制DNA修复机制的烷化剂,与依立替康联合使用有效性已得到肯定,低剂量疗法毒性作用轻微。
- 异长春新碱(vinorelbine):主要能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而具抗肿瘤作用,近年发现其对难治性神经母细胞瘤有一定疗效,但主要的不良反应表现在血液系统和神经系统症状,亦可伴有轻微的皮疹和便秘。
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是一个复杂且个体化的过程,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也在不断研究和探索中,为患儿带来更多的治疗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