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义与病因
电冰箱胃炎并非真正的炎症,而是由于冰箱内食物(尤其是冷饮、冷食)温度与胃内温度(36-37℃)差异过大(温差达20-30℃),导致胃黏膜毛细血管痉挛收缩,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减少,降低胃的杀菌和免疫能力。冰箱内可能滋生的嗜冷菌(如李斯特菌)也可能污染食物,加重症状。
2. 典型症状
- 腹痛:进食冷食后30分钟至1小时出现上腹部阵发性绞痛,可能放射至背部。
- 恶心呕吐:胃黏膜受刺激后引发反射性呕吐,严重时可能吐血水。
- 腹泻:肠道功能紊乱导致稀水样便,但部分患者可能无腹泻。
- 其他:寒战、精神疲惫,老年人可能出现心绞痛等并发症。
3. 治疗方法
- 药物缓解:使用解痉药(如阿托品、颠茄片)缓解胃痉挛,或奥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
- 物理措施:热敷腹部缓解痉挛,饮用温开水或温牛奶。
- 调整饮食:避免生冷食物,选择温热、易消化的流质(如米汤)。
4. 预防措施
- 合理存放食物:生熟分开,熟食加盖,避免交叉污染;冷藏食物不超过2天,热带水果不宜冷藏。
- 充分加热:从冰箱取出的熟食需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 定期清洁:每1-2个月用稀释漂白粉或高锰酸钾擦拭冰箱,清理过期食品。
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如高热、脱水),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