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根治通常需要综合多种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以下是一些可能用于治疗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药物:
-
腺苷
- 作用机制:对房室结有负性变时和负性变传导作用。
- 用法用量:推荐初始剂量为50-100μg/kg,静脉内弹丸式注射,起效快(常30秒内起效),半衰期短,可重复给药,最大剂量300μg/kg。
- 不良反应:包括短暂呼吸困难或胸痛,可能会发生窦性停搏或心动过缓,但如果剂量适当可迅速恢复。
- 禁忌:腺苷有诱发短暂房颤的可能(1%-5%),预激综合征患者应慎用;有哮喘病史者禁用,传导阻滞及窦房结功能不全者慎用。
-
普罗帕酮
- 作用机制:能降低心肌细胞兴奋性,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延长传导。
- 用法用量:常用剂量为1.0-1.5mg/kg加入10%葡萄糖10-20ml中缓慢静脉推注,如无效,10-20分钟可重复给药,一般不超过3次。
- 不良反应:主要为口干、舌唇麻木,可能是由于其局部麻醉作用所致。
- 禁忌:因普罗帕酮有负性肌力作用,一般禁用于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障碍或器质性心脏病患儿。
-
洋地黄制剂
- 作用机制:可直接或间接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减慢房室传导。
- 用法用量:洋地黄饱和量:早产儿0.01~0.02mg/kg,足月儿0.02~0.03mg/kg,<2岁0.03~0.04mg/kg,>2岁0.02~0.03mg/kg。西地兰饱和量:早产儿和足月儿或肾功减退、心肌炎患儿0.02mg/kg,<2岁0.03mg/kg,>2岁0.04mg/kg。首剂给予饱和量的1/2,其余分2次给予,每次间隔6~8h。
- 不良反应:警惕洋地黄类药物中毒诱发心律失常,需监测电解质、心电图及血药浓度。
- 禁忌:洋地黄中毒者、预激综合征伴有心房颤动或扑动者、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禁用。
总的来说,以上药物均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且需要密切监测患儿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对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能需要考虑非药物治疗方法,如射频消融术等。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来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