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和血栓栓塞综合征是一组由心血管系统疾病或血液凝固异常引发的血栓形成及栓塞性疾病,可导致多器官损害和严重并发症。以下为具体说明:
一、定义与核心机制
- 疾病本质:该综合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损伤后,血栓形成并脱落引发栓塞,导致心脏、肺、脑等器官供血障碍。
- 主要诱因:
- 癌瘤相关因素:消化系统癌瘤坏死或浸润时释放促凝物质,激活凝血系统形成血栓。
- 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硬化、高血压、瓣膜病等引起血管内皮损伤,促进血小板聚集和微血栓形成。
- 血液异常:遗传性或获得性抗凝蛋白(如抗凝血酶Ⅲ)缺乏,导致血液高凝状态。
二、典型症状表现
- 胸痛:心前区压迫感或刺痛,可能放射至左臂、颈部,提示心肌缺血或梗死。
- 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可能与肺栓塞或心力衰竭相关。
- 腿部肿胀/疼痛: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标志,伴随皮肤发热或变色。
- 心悸与疲劳:心跳异常或供血不足导致的全身性症状。
三、预防与管理
- 基础疾病控制: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进行规范治疗。
- 生活方式调整:低脂低盐饮食、规律运动以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栓风险。
- 抗凝治疗:高危人群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并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四、与其他疾病的关联
该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存在包含关系,但更强调血栓形成和栓塞的病理过程。例如,深静脉血栓(DVT)可能进展为肺栓塞(PTE),两者同属该综合征的不同阶段。
需注意,该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复杂,出现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