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缺血性心肌病的定义
老年人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是指由于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纤维化,从而产生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受损,引起心脏扩大或僵硬、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病因
缺血性心肌病的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动力性和(或)阻力性因素引起的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具体包括: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这是心肌缺血的常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为动脉壁的细胞、细胞外基质、血液成分、局部血流动力学、环境及遗传诸因素间一系列复杂作用的结果。
- 血栓形成:冠状动脉急性血栓堵塞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基础上,血栓急性形成。
- 血管炎:多种风湿性疾病可以累积冠状动脉发生冠状动脉炎,经反复炎性活动、修复机化可引起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导致心肌缺血。
- 其他因素:如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X综合征)以及冠状动脉结构异常,如心肌桥等。
临床表现
老年人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
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
- 心绞痛:是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
- 心力衰竭:往往是缺血性心肌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临床表现,早期进展缓慢,一旦发生心力衰竭则进展迅速。
- 心律失常:在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的病程中可出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尤以室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束支传导阻滞多见。
- 血栓和栓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时血栓和栓塞较常见。
-
限制型缺血性心肌病:
- 患者常有劳力性呼吸困难和心绞痛,并因此使活动受限。
检查
- 心电图:多有异常,可表现为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动过速、频发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和心房颤动及左束支传导阻滞最为常见。
- X线检查:可显示心脏全心扩大或左室扩大征象,可有肺淤血、肺间质水肿、肺泡水肿和胸腔积液等。
- 超声心动图:可见心脏普遍性扩大,常以左室扩大为主,并有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心室腔内径增大,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容量增加左室射血分数下降。
- 心室核素造影:显示心腔扩大、室壁运动障碍及射血分数下降。
- 心导管检查:左室舒张末压、左房压和肺动脉楔压增高,心室造影可见局部或弥漫性多节段多区域性室壁运动异常。
- 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常有多支血管病变狭窄在70%以上。
诊断
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几点:
- 有引起长期心肌缺血的致病原因,如冠心病等。
- 心脏有明显扩大以左室扩大为主。
- 超声心动图有心功能不全征象。
- 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多支冠状动脉狭窄病变。
治疗
早期内科治疗甚为重要,有助于推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早期治疗有赖于早期诊断,应积极控制冠心病,减少冠心病危险因素,治疗心绞痛和各种形式的心肌缺血,尤其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一旦发生心力衰竭,宜减轻呼吸困难和外周水肿,延缓心功能的进一步恶化,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
预防
- 一级预防:改善膳食结构,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血脂、血压升高、超重肥胖、凝血等。
- 二级预防:积极治疗已有的冠心病,减少心肌缺血的发生。
老年人缺血性心肌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如果您有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