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发分煤的分类标准主要基于挥发分含量、煤化程度及工业用途,具体如下:
一、按挥发分含量分类
-
褐煤
挥发分≤20%,煤化程度最低,含水量高,直接燃烧或气化性能较好。
-
烟煤
挥发分20%-44%,是炼焦和动力燃料的主要原料,可进一步细分为:
-
贫煤 (12%-18%)
-
瘦煤 (18%-26%)
-
焦煤 (26%-35%)
-
肥煤 (35%-44%)
-
长焰煤 (≥42%)。
-
-
无烟煤
挥发分≤10%,煤化程度最高,燃烧时几乎无烟,多用于电力和化工原料。
二、细分标准补充
-
煤化程度指标 :以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为主要参数,数值越高煤化程度越低。
-
工业用途 :
-
褒煤:直接燃烧或气化;
-
烟煤:炼焦(焦煤)、动力燃料(长焰煤);
-
无烟煤:电力、化工原料。
-
-
粘结性分类 (针对烟煤):
-
低粘结(G值≤300):不粘结煤和微粘结煤;
-
中等偏弱粘结(G值30-50):弱粘结煤;
-
中等偏强粘结(G值50-65):中等偏弱粘结煤;
-
强粘结(G值>65):特强粘结煤。
-
三、其他分类维度
-
粒度 :块煤(0-200mm)、洗精煤(0-50mm)、混煤(0-25mm);
-
硫分 :低硫煤(S<0.4%)、高硫煤;
-
灰分 :低灰煤(灰分<6.5%)。
四、分类方法示例
以烟煤为例,编码结构为:
- 大类代码 2(烟煤)→ 小类代码 11(贫煤)→ 挥发分代码 20.0-28.0%→ 粘结性代码 30-50→ 硫分代码 1.5-2.5%。
总结
挥发分煤的分类体系通过挥发分、煤化程度、工业用途等多维度进行划分,既反映了煤的物理性质,也体现了其经济价值和应用场景。中国国家标准(GB5751-86)等权威文件对分类方法有详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