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蛰伤过敏性休克抢救记录(综合临床案例整理)
一、基础处理
-
脱离环境与清除毒刺
- 立即转移至安全区域,脱去被污染衣物,检查蜇伤部位有无残留毒刺,使用无菌针头或镊子垂直挑出毒刺,避免挤压毒囊。
- 根据蜂种选择伤口清洗液:蜜蜂(酸性毒液)用肥皂水/5%碳酸氢钠冲洗;马蜂(碱性毒液)用弱酸性溶液(如食醋)冲洗。
-
体位与局部处理
- 取平卧位,抬高下肢以增加回心血量,蜇伤肢体近心端绷扎(每15分钟放松1分钟,总时长≤2小时)。
- 局部冰敷或硼酸溶液湿敷,减轻肿胀及毒素扩散。
二、核心抢救措施
-
肾上腺素应用
- 首剂:肌注肾上腺素0.3-0.5mg(成人),儿童按0.01mg/kg计算。
- 重复给药:若首剂后5-10分钟血压未恢复或症状持续,可追加0.3-0.5mg静推或肌注。
-
抗过敏与抗炎治疗
- 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5-15mg静推或甲泼尼龙80-120mg静滴,抑制炎症介质释放。
- 抗组胺药:异丙嗪25-50mg肌注或氯雷他定10mg口服,缓解过敏症状。
-
循环支持
- 快速补液:建立双静脉通路,输注生理盐水或林格液(首小时500-1000ml),维持有效血容量。
- 升压药:多巴胺2-20μg/(kg·min)或去甲肾上腺素0.05-0.1μg/(kg·min)持续泵入,纠正低血压。
三、辅助治疗与监测
-
呼吸支持
- 高流量吸氧(5-10L/min),喉头水肿者行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
- 监测血氧饱和度(目标≥95%)。
-
生命体征监测
- 持续心电监护,每5-10分钟记录血压、心率、呼吸频率。
- 观察意识状态、皮肤湿冷程度及尿量(目标≥0.5ml/(kg·h))。
四、转归与后续处理
- 症状缓解标准:意识恢复、自主呼吸平稳、血压≥90/60mmHg、血氧≥95%。
- 转入ICU指征:持续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或需高级生命支持。
- 出院随访:避免再次接触蜂类,随身携带肾上腺素笔,定期复查过敏原。
五、注意事项
- 蜂种鉴别:蜜蜂毒刺常残留,马蜂攻击性强,需针对性处理。
- 预防迟发反应:轻症患者至少观察6小时,警惕二次过敏高峰。
- 团队协作:多学科联合救治(急诊、ICU、过敏科)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以上流程整合了多个临床案例的共性抢救策略,实际救治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动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