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淤积性黄疸概述
胆汁淤积性黄疸是一种由于胆汁排泄障碍引起的黄疸病症,可由多种原因导致,其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瘙痒,大便颜色变浅等。
病因
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肝内胆汁淤积:肝炎病毒感染、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炎等都可能导致肝细胞损伤,影响胆汁分泌。
- 肝外阻塞性黄疸:胆总管内阻塞(如胆石症、胆管炎、肿瘤浸润)和胆总管外阻塞(如胰头癌、肝癌或壶腹周围癌)均可造成胆汁淤积性黄疸。
- 肝内阻塞性黄疸:肝内泥沙样结石、华支睾吸虫病、肝癌侵犯肝内胆管形成癌栓等因素有关,可引发胆汁淤积性黄疸。
临床表现
胆汁淤积性黄疸的临床表现包括原发性疾病和阻塞性黄疸两方面:
- 原发疾病的表现:胆囊炎、胆石症常伴有胆绞痛、发烧、呕吐等症状,黄疸迅速;化脓性胆管炎、寒战、高烧、腹痛、休克快;恶性疾病多为上腹痛、进行性消瘦、肝大、黄疸;无痛性黄疸常为胰头癌。
- 淤积性黄疸的表现:全身皮肤会出现黄染,一般呈暗绿色。完全梗阻者颜色会更深,出现黄绿色,并且伴有皮肤瘙痒和心动过速,尿的颜色会加深,粪便颜色会变浅或者呈白陶土色。部分患者会出现脂肪泻。体格检查会出现肝脏肿大,同时皮肤会出现黄疣,一般出现在眼内眦、乳下、颈胸、腕、肘、膝、踝等部位。另外还可能会出现肝性骨病,即骨质疏松及骨软化。
诊断与治疗
胆汁淤积性黄疸的诊断通常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其他检查,如自身抗体检测、肝穿刺活检等,以明确病因和诊断。治疗方面,主要包括针对病因治疗、利胆退黄治疗、对症治疗和手术治疗。
预防
预防胆汁淤积性黄疸主要是避免长期大量饮酒,合理使用药物,注意饮食卫生,预防病毒感染等。
胆汁淤积性黄疸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各种辅助检查结果来进行诊断和治疗。如果您怀疑自己或他人患有此病,建议及时就医,以便获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