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4806.9-2016
关于316和304不锈钢在食品级应用中的执行标准,综合相关信息说明如下:
一、国家标准层面
-
食品级不锈钢的判定依据
我国食品级不锈钢需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GB 4806.9-2016)。该标准对镍(Ni)、铬(Cr)等合金元素的迁移量有严格限制,确保不会析出有害物质。
-
常见误区说明
- 304和316是美国的不锈钢牌号(如ASTM A240标准),并非我国食品级不锈钢的法定认证标准。 - 国内市场上标注的“304食品级”或“316食品级”需结合GB4806.9-2016标准判断,仅凭型号无法直接认定其食品级属性。
二、材质特性对比
-
耐腐蚀性差异
- 316不锈钢因添加钼(Mo)元素,耐腐蚀性显著高于304不锈钢,尤其在含氯环境(如海水、盐水)中表现更优。 - 304不锈钢在日常食品接触中已足够安全,但长期暴露于高腐蚀性介质时可能发生腐蚀。
-
其他关键指标
- 304不锈钢的镍含量≥8%、铬含量≥18%即可认定为304不锈钢。316不锈钢的镍含量≥8%、铬含量≥18%,并额外控制钼含量。
三、实际应用建议
-
家用场景
- 日常餐具、水杯等接触食品的用品,304不锈钢已能满足需求,且成本较低。 - 若追求长期耐用性或接触高腐蚀性食物(如含盐酱料),建议选择316不锈钢。
-
特殊场景
- 医疗、化工等专业领域,需严格选择符合GB4806.9-2016标准的产品,避免因材质问题引发安全隐患。
总结
304和316不锈钢均可作为食品级材料使用,但需以是否符合GB4806.9-2016标准为判断依据。普通家用场景下,304性价比更高;若对耐腐蚀性要求较高,则优先考虑316不锈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