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肾性尿崩症(NDI)是一种由于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功能障碍导致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多尿、烦渴、多饮和生长发育障碍等症状。这种疾病可以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类型。
后遗症
-
生长发育迟缓:见于先天性NDI,由于长期多尿、脱水和营养摄入不足,可能导致患儿生长发育受限。
-
智力障碍与心理异常:智力迟钝被认为是先天性NDI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有研究表明,部分患者可能存在智商低下、注意力分散和心理障碍等问题。
-
尿路积水:由于长期尿流量很大,即使没有尿路梗阻,也可能会发生尿路积水。长期尿路积水可能诱发或加重慢性肾衰竭。
-
脑组织钙化:NDI常伴有颅内钙化,发生率随病程延长而增高,可能引起癫痫发作。
-
高前列腺素E综合征:尿前列腺素E排泄量显著增多,控制这种现象可以使NDI的临床表现缓解。
-
原发病的表现:获得性NDI患者可能有基础疾病的临床表现及相应的肾脏病理改变。
-
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可能引起乏力、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
肾功能障碍:长期持续的尿崩症状可能导致肾脏损伤,进而引发慢性肾功能障碍。
-
高渗性多饮症群:可能导致患者体内水分大量流失,使得血浆渗透压与血钠浓度明显升高,进而引发高渗性多饮症群,严重时可能威胁生命。
治疗与预防
由于NDI目前无法彻底治愈,治疗主要针对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包括:
-
保证入量和足够的营养: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充分的体液量,对于婴幼儿患者及ADH感受中枢有缺陷的患者来说,保持足够的水负荷更为重要。
-
对症疗法:包括使用噻嗪类利尿剂、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减少尿量。
-
病因治疗:对于获得性NDI,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停用可能的肾毒性药物。
预防方面,重点在于继发性NDI的预防,因为其中相当部分属于医源性,临床应须警惕。对于CDI的预防,应参照其他出生缺陷性疾病的预防措施\cite{web_3cf53ca8:-1}。
小儿肾性尿崩症可能留下多种后遗症,包括生长发育迟缓、智力障碍、尿路积水、脑组织钙化等。治疗主要针对症状进行对症治疗,预防重点在于继发性NDI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