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封闭、灌浆、修补薄弱部位
混凝土质量缺陷修补方案需根据具体缺陷类型制定,以下是常见缺陷的修补方法及技术要点:
一、主要缺陷类型及修补方案
-
麻面修复
-
成因 :模板漏浆、振捣不足或脱模剂涂刷不均导致表面气孔密集
-
方案 :清理模板杂物,湿润后涂刷隔离剂,加强振捣排除气泡,表面抹平压光,养护72小时以上
-
-
露筋处理
-
成因 :保护层垫块缺失、钢筋移位或混凝土离析
-
方案 :除锈钢筋涂刷阻锈剂,用比原强度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补,密封养护
-
-
蜂窝/麻面
-
成因 :骨料级配不合理、振捣不密实或分层浇筑过厚
-
方案 :凿除松散层,压力水冲洗后用C40微膨胀混凝土回填,表面涂砂浆封口
-
-
孔洞/裂缝
-
成因 :漏振、钢筋过密或模板破损
-
方案 :清除松散混凝土,支设模板,分层浇筑高强度细石混凝土,表面抹平养护
-
-
烂根/酥松脱落
-
成因 :混凝土未充分振捣或含有大颗粒杂质
-
方案 :凿除烂根区域,清理杂质后灌浆填塞,养护至强度达标
-
-
表面起砂/空鼓
-
成因 :混凝土表面失水或基层松散
-
方案 :表面密封涂覆专用砂浆,深层空鼓需钻孔灌浆
-
二、关键技术要点
-
材料选择
-
优先选用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如C40以上)或环氧树脂砂浆
-
砂浆需具备高粘结力、耐磨性和抗渗性
-
-
施工工艺
-
清理基层杂物,保持湿润,加强模板密封
-
振捣要密实,避免气泡残留,分层浇筑厚度不宜过大
-
-
养护管理
-
修补后洒水养护≥72小时,确保强度达标
-
需对钢筋表面进行防锈处理
-
三、注意事项
-
修补前需进行缺陷检测(如超声波检测),评估结构安全性
-
钢筋修复后需进行二次振捣,确保与混凝土充分结合
-
对于重大缺陷(如裂缝宽度超0.1mm),需配合结构验算
通过规范修补流程和材料选择,可有效恢复混凝土结构性能,确保工程安全与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