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已浇筑的离析混凝土,处理方法需根据离析程度和工程实际情况综合判断,具体措施如下:
一、离析程度判断与处理方案
-
轻微离析
若离析不严重,可清除表面已硬化的混凝土层,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进行灌注,确保充分搅拌均匀后再继续施工。
-
严重离析
-
整体修复 :需将受影响区域(如剪力墙、楼板)的混凝土全部凿除,重新浇筑。
-
裂缝处理 :若仅表面出现裂缝,可在未硬化前撒布清洁小碎石防止进一步开裂。
-
二、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
常见原因
-
骨料级配不合理、用水量过大、振捣不当、粗集料比例过高、外加剂性能不足等。
-
运输过程中混凝土坍落度损失或罐车洗罐水未清理。
-
-
预防措施
-
优化配合比:减少单位用水量,增大砂率,选择连续级配碎石。
-
加强搅拌:延长搅拌时间至1-2分钟,避免过度振捣。
-
运输管理:使用黏聚性混凝土,缩短运输距离,避免振捣器过度使用。
-
三、施工注意事项
-
模板拆除 :仅当混凝土完全硬化且无缺陷时方可拆除。
-
养护措施 :表面覆盖保湿材料,防止二次离析。
-
质量检测 :修复后需进行抗压强度检测,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四、特殊场景处理
-
泵送混凝土 :若为泵送混凝土离析,需调整配合比并增加黏聚性外加剂。
-
高温环境 :夏季施工时控制混凝土温度,避免因热裂导致离析。
总结 :轻微离析可通过局部修补解决,但严重离析必须整体返工。关键在于预防,通过优化配合比、规范施工流程可降低离析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