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混凝土浇筑未一次完成的情况,处理方法需根据具体工程部位和施工要求来决定,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施工缝的处理(最常见情况)
-
梁板施工缝
-
通常留置在梁跨中1/3处,采用竖向施工缝。施工时先用木方或塑料方块临时支护钢筋,防止漏浆,浇筑后及时拆除支护并清理界面,再浇筑混凝土。
-
若梁板同时浇筑,可在交接处预留1/3梁高范围作为施工缝。
-
-
底板施工缝
- 将底板划分为多个施工段,分次浇筑。每次浇筑后清理表面浮浆,凿毛处理界面,浇筑时振捣密实。后浇带需使用高一级膨胀混凝土,并确保两侧混凝土完全结合。
二、其他处理措施
-
养护措施
-
混凝土浇筑后需及时浇水养护,避免表面开裂。若无法及时浇水,可覆盖塑料薄膜或草帘,并在初凝后洒水保湿。
-
天气炎热时,应在混凝土初凝前覆盖养护,防止水分过快蒸发。
-
-
增强防护措施
-
混凝土表面可满挂加强网,减少因失水过快导致裂缝。
-
抹灰前可多遍洒水湿润基层,或涂刷素水泥浆界面剂,改善结合性能。
-
三、注意事项
-
施工缝位置选择 :梁跨中1/3和底板分段是常用方案,具体需结合结构受力特点确定。
-
振捣与清理 :二次浇筑时需特别注意振捣密实性,避免出现冷缝或结合不良。
-
荷载限制 :未完全浇筑的混凝土结构需限制荷载,避免因自重或施工荷载导致裂缝。
建议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并由专业团队进行操作,确保结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