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路面恢复的流程可分为以下步骤,综合多个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前期准备
-
现场清理
-
移除破损区域的杂物、尘土等,使用高压水枪、刷子等工具彻底清理裂缝或坑洞,确保基层表面干净、湿润。
-
对于严重破损区域,需拆除松动或破裂的混凝土板块,清理基层浮尘和积水。
-
-
检测与评估
- 通过弯沉测试、裂缝宽度测量等手段确定破损程度和范围,制定针对性修复方案。
二、修补施工
-
裂缝处理
-
轻微裂缝(≤3mm) :采用灌浆加固,扩宽裂缝至1.5-2.0cm,填充清洁石屑后灌入专用灌浆材料。
-
中等裂缝(3-15mm) :条带罩面补缝,凿除裂缝两侧混凝土至7cm深度,打耙钉孔并灌入砂浆,表面抹平。
-
严重裂缝(≥15mm) :全深度补块(集料嵌锁法),切割裂缝后破碎旧混凝土,铺设新砂浆并振捣密实。
-
-
基层处理
- 清理基层空隙(如伸缩缝、边角破损处),填补灌浆材料,确保基层强度满足要求。
-
界面剂施工
- 涂刷界面剂提高砂浆粘结力,防止裂缝再次产生。
三、养护与收尾
-
保湿养护
-
修复材料凝结后洒水保湿3-4小时,冬季需延长养护时间并保温处理。
-
避免日晒雨淋,防止修补面开裂。
-
-
表面处理
- 养护完成后清理表面浮灰,必要时进行打磨找平,确保路面平整度。
-
安全防护
- 施工期间设置围挡、警示标志,夜间照明充足,防止超挖或碰撞。
四、注意事项
-
修复材料需与原路面材料性能一致,避免因材料差异导致二次破坏。
-
涂抹砂浆时分层进行,减少粘板现象,大型面积施工建议分区域作业。
-
对于严重破损路面,建议咨询专业机构制定综合修复方案。
通过以上步骤,可有效恢复混凝土路面的结构性能和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