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试块不合格的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类,结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原材料及配合比问题
-
原材料质量不稳定
水泥强度降低、矿物掺合料活性指数不足、砂石含泥量过高或骨料级配不合理,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
-
配合比设计不当
水灰比过大或过小、含水率扣减不合理,导致混凝土工作性差、强度不达标。
二、取样与制作环节问题
-
取样不规范
未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或未避开前1-3车混凝土(开盘鉴定阶段),导致样本代表性不足。
-
试块尺寸与形状不达标
试模不平整、棱角缺失(如菱形试块)、隔离剂废机油污染,影响试块抗压强度。
-
过振或振捣不足
振捣不均匀导致试块内部密实度不足,或振捣过度产生裂缝。
三、养护与管理问题
-
养护不当
缺乏保湿措施(如覆盖、保湿剂使用不足),或养护温度湿度不达标,导致试块强度衰减。
-
试块标识错误
强度标识与实际测试结果不符,或试配单不合理,影响结果准确性。
-
施工过程违规
混凝土运输时加水过多、现场搅拌改变配合比,或拆模过早导致试块损伤。
四、检测环节问题
-
设备故障或操作不当
混凝土强度检测仪精度不足,或人为操作失误(如试块放置不均匀),导致数据偏差。
-
检测机构管理不规范
部分检测机构为经济利益篡改检测结果,或人员资质不足。
五、其他因素
-
冬季施工影响 :低温导致混凝土强度增长缓慢,需采取保温措施。
-
试块保存不当 :长时间暴露或受潮,影响试块性能。
预防措施建议 :
-
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规范配合比设计;
-
按规范取样,避开开盘鉴定阶段,确保代表性;
-
加强试块制作过程管理,规范振捣与养护;
-
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规范检测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