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路面留缝是确保路面耐久性和适应温度变化的关键措施,主要分为胀缝和缩缝两类,具体设置要求如下:
一、胀缝设置
-
设置位置
-
膨缝主要用于解决混凝土热胀冷缩问题,需设置在以下位置:
-
普通混凝土路面与结构物交接处(如桥梁、涵洞、填挖土方变化处);
-
道路交叉口、十字路口等需调整路面结构的地方。
-
-
-
组成部分
-
胀缝补强钢筋支架 :增强结构稳定性;
-
胀缝板 :提供伸缩空间;
-
传力杆 :传递路面压力,防止裂缝扩展。
-
-
安装要求
-
膨缝需与路中心线垂直,缝隙两侧壁垂直且宽度一致,避免水泥浆连续;
-
上部灌填专用缝料,下部安装胀缝板和传力杆。
-
二、缩缝设置
-
设置位置
-
缩缝主要用于控制混凝土收缩应力,常见于:
-
纵向施工缝(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总宽度时);
-
高速公路、重交通道路的特定位置(如收费广场、弯道加宽段)。
-
-
-
缝隙尺寸与形式
-
宽度通常为4~6mm,采用假缝形式(即不灌填填缝料);
-
部分特殊路段(如快速路、特重交通道路)需设置3条横向缩缝,间距300~500mm。
-
-
施工要求
-
缩缝处需预留填缝空隙,采用提缝板或传力杆固定;
-
切缝深度:有传力杆时≥面层厚1/3且≥70mm,无传力杆时≥面层厚1/4且≥60mm。
-
三、其他注意事项
-
施工缝处理 :每日施工中断或超过30分钟时设置,位置优先选在缩缝或胀缝处,采用平缝或企口缝形式;
-
模板安装 :确保传力杆穿孔眼位精确,模板高度与板厚误差控制在±2mm以内;
-
材料要求 :传力杆采用直径12~16mm螺纹钢筋,胀缝采用滑动传力杆+补强钢筋支架结构。
通过合理设置胀缝和缩缝,并规范施工,可有效延长混凝土路面使用寿命,减少裂缝破坏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