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包括蜂窝麻面及孔洞、露筋、混凝土强度偏高或偏低、混凝土板表面不平整以及混凝土裂缝等。以下是针对这些问题的详细分析和处理措施:
-
蜂窝麻面及孔洞:这些问题通常是由于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混凝土浇灌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等原因造成的。防治措施包括浇灌混凝土前认真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堵好、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要采取措施、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振捣时间等。
-
露筋:露筋问题可能由混凝土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钢筋过密、振捣棒撞击钢筋等原因导致。处理方法为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渣子和铁锈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湿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等。
-
混凝土强度偏高或偏低:这可能是由于原材料不符合要求、混凝土配合比不正确、原材料计量不准确、混凝土试块不按规定制作和养护等原因造成的。防治措施包括搅拌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搅拌机容量合理确定、健全检查和试验制度等。
-
混凝土板表面不平整:混凝土板面不平整不仅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还可能对结构安全性产生不利影响。防治措施包括混凝土板应采用平板式振捣器在其表面进行振捣、控制混凝土板浇灌厚度、混凝土浇灌完后12小时以内应浇水养护等。
-
混凝土裂缝:混凝土裂缝可能由温度、湿度变化、混凝土徐变的影响、地基不均匀沉降、拆模过早、早期受振动等因素引起。裂缝的预防措施包括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大体积现浇混凝土施工应合理设计浇筑方案、加强施工管理等。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质量通病可能由多种因素造成,并且会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产生重大影响。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