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判定主要通过抗渗试验进行,具体方法及标准如下:
一、抗渗等级划分标准
根据《混凝土质量控制规范》(GB 50164),混凝土抗渗等级分为P4至P14六个等级,对应能承受的最大水压力如下:
-
P4 :0.4MPa(4个试件未渗水)
-
P6 :0.6MPa
-
P8 :0.8MPa
-
P10 :1.0MPa
-
P12 :1.2MPa
-
P14 :≥1.4MPa
二、试验方法
-
标准试件 :采用直径175mm×175mm、高150mm的圆台体试件或直径150mm×150mm的圆柱体试件。
-
试验龄期 :通常为28天,特殊情况下可在其他龄期进行。
-
试验设备 :使用抗渗仪进行逐级加压测试或渗水高度法。
1. 逐级加压法
-
水压范围 :从0.1MPa开始,每8小时增加0.1MPa,直至6个试件中有3个渗水或达到规定压力。
-
判定标准 :当3个试件表面渗水或6个试件中渗水试件少于3个时停止试验,记录此时的水压力。
-
计算公式 :$S = 10H - 1$(MPa),其中$H$为渗水时的水压力。
2. 渗水高度法
-
水压范围 :24小时内恒定控制在1.2±0.05MPa。
-
判定标准 :当某试件端面渗水时停止试验,记录水渗透高度;未渗水的试件在24小时后取出。
三、结果评定
-
抗渗等级 :以6个试件中4个未渗水时的最大水压力确定,计算公式为$S = 10H - 1$。
-
设计要求 :实际工程中,抗渗等级应比设计值提高0.2MPa(如设计P6,则试配时采用P6.2)。
四、影响因素与改善方法
-
水胶比 :水胶比越小,混凝土密实性越高,抗渗性增强。
-
掺合料 :掺入粉煤灰、矿渣等掺合料可改善孔隙结构,提高抗渗性。
-
施工工艺 :规范振捣、养护及减少孔隙率可提升抗渗性能。
五、注意事项
-
试验前试件需表面密封、充分晾干,避免渗水影响结果。
-
若试件周边渗水,需重新密封后重新试验。
通过上述方法,可科学评估混凝土的抗渗性能,确保工程结构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