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撤销合同与无效合同是民法中两种不同的合同效力类型,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产生原因
-
无效合同
由以下情形导致:
-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
-
涉及虚假意思表示(如欺诈、胁迫);
-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但不导致合同无效的除外);
-
违背公序良俗;
-
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
-
可撤销合同
由以下情形导致:
-
重大误解(如对标的物性质、价格等关键信息的误解);
-
显失公平(如一方利用优势或对方缺乏经验订立);
-
乘人之危(如对方处于危困状态时订立);
-
欺诈或胁迫(但未达到危害国家利益的程度)。
-
二、法律后果
-
无效合同
-
自始无效:合同自成立时即无法律效力,无需法院或仲裁确认;
-
返还财产:已履行部分需终止履行或恢复原状;
-
责任承担:根据过错方承担民事责任,可能涉及行政或刑事责任。
-
-
可撤销合同
-
有效期间可撤销:未被撤销前保持法律效力,双方需履行;
-
自始无效:撤销权人行使撤销权后,合同即告无效;
-
责任承担:撤销前按合同履行,撤销后根据过错方承担责任。
-
三、撤销权与期限
-
无效合同 :无需撤销权人主动干预,直接认定为无效;
-
可撤销合同 :需撤销权人在法定期限内(一般为1年)行使撤销权,否则失效。
四、其他区别
维度 | 无效合同 | 可撤销合同 |
---|---|---|
认定程序 | 由法院或仲裁机关主动确认 | 由撤销权人主动提起 |
效力持续时间 | 自始无效 | 有效至撤销权行使前 |
违法性标准 | 违法性或违背公序良俗 | 仅涉及意思表示不真实 |
总结 :无效合同因违法性或公序良俗直接无效,可撤销合同需通过撤销程序确定是否无效,两者在效力、责任承担及法律后果上存在根本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