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撤销与无效的法律后果在多个维度存在差异,具体分析如下:
一、法律效力的溯及力
-
合同无效
无效合同自始无效,即从订立之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无需通过诉讼或仲裁确认。
例如: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合同(如违法转包合同)直接无效。
-
合同可撤销
可撤销合同在未被撤销前有效,但撤销权人需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特殊情形为90日内),否则撤销权消灭。撤销后合同自始无效。
二、财产责任的承担
-
合同无效
-
返还财产 :需将因合同取得的财产返还对方,不能返还的折价补偿。
-
赔偿损失 :有过错方需赔偿对方损失,双方均有过错则各自承担。
-
恶意串通 :双方恶意损害第三方利益的,需依法追缴财产。
-
-
合同可撤销
-
返还财产 :同样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需返还已履行部分或折价补偿。
-
赔偿损失 :仅限于因撤销权人行使撤销权造成的损失。
-
三、其他法律后果
-
缔约过失责任
-
合同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后,若一方因信赖合同有效而受损,需承担赔偿责任。
-
例如:一方隐瞒重要事实导致合同撤销,需赔偿对方信赖损失。
-
-
部分无效的效力
- 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其他部分仍可独立存在并生效。
总结对比表
情形 | 溯及力 | 主要责任 | 特殊情形 |
---|---|---|---|
合同无效 | 自始无效 | 返还财产/折价补偿、赔偿损失 | 恶意串通需追缴财产 |
合同可撤销 | 自始无效 | 返还财产/折价补偿、赔偿损失 | 超期未行使撤销权则失效 |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合同无效与可撤销在法律后果上的核心差异在于溯及力与过错责任,需结合具体情形判断适用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