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狼疮肾炎的病因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累及肾脏的表现,其发病机制涉及多因素综合作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遗传因素
- 家族聚集性:SLE具有家族聚集倾向,同卵双生子发病率显著高于异卵双生子(25%-70% vs 2%-9%)。
- 基因多态性:
- 与HLA基因(如HLA-B8、DR2、DR3)、补体基因(C1r、C1s、C2、C4等)缺陷相关。
- T细胞表面抗原受体(TCR)基因、免疫球蛋白基因等免疫应答基因异常。
二、环境与感染因素
- 紫外线照射:可诱导皮肤细胞释放炎症因子(如IL-1、TNF),并增强DNA抗原性,触发抗DNA抗体产生。
- 感染: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激活异常免疫反应,导致自身抗体形成。
- 药物/化学物质:部分药物(如普鲁卡因胺、异烟肼)或化学物质可能诱发狼疮样反应。
三、免疫系统异常
- 自身免疫反应:
- 机体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脏,引起炎症损伤。
- 抗磷脂抗体导致血栓性微血管病变,加重肾损害。
- 补体系统缺陷:遗传性补体成分缺陷(如C1q、C4)导致免疫复合物清除障碍,促进肾脏损伤。
四、其他触发因素
- 代谢异常:代谢功能紊乱可能加重肾脏负担。
- 过敏反应:对食物(如蘑菇、芹菜)、花粉或粉尘的过敏可能诱发异常免疫应答。
总结
小儿狼疮肾炎是遗传易感性个体在紫外线、感染、药物等环境因素触发下,通过免疫复合物沉积、补体激活及炎症反应等机制导致的肾脏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