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审慎监管是一种新型监管理念与方式,其核心在于平衡创新与风险防控,具体内涵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包容性(对创新的开放态度)
-
接纳新兴业态
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采取包容态度,允许其在不触碰安全底线的前提下探索发展空间。这种包容性体现了对创新活动的鼓励与支持,旨在通过观察期机制降低监管干预的负面影响。
-
宽容试错空间
为新业态提供“观察期”,避免因监管过严导致创新受阻。例如共享经济等新兴领域,在初期可允许试错,待风险显现后再加强监管。
二、审慎性(对风险的严格把控)
-
底线思维
严守安全底线,对涉及公共安全、金融稳定等核心领域的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无论传统还是新兴业态,均需依法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
动态调整监管
根据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监管,对低风险主体采取适度监管,对高风险主体加强监控和干预。例如对人工智能领域的侵权行为,需防范权益侵害的扩散风险。
三、平衡创新与风险
包容审慎监管通过“包容+审慎”的双轮驱动,既避免过度干预抑制创新,又防止风险积累引发系统性危机。这种模式需要政府在监管理念、技术手段和执法方式上实现创新,例如通过信用监管、行政指导等柔性措施实现精准调控。
应用场景示例
在人工智能领域,包容审慎监管既鼓励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又通过制定专项法规防范数据隐私、算法偏见等风险;在共享经济中,通过“首违不罚”等机制平衡创新激励与合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