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管壁病变
这是最常见的病因,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代谢异常密切相关。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加速脂质沉积形成斑块;高血糖和吸烟进一步加剧血管硬化,最终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动脉炎、血管痉挛、先天性血管异常(如动静脉畸形)等也可引发血管壁病变。 -
血液成分改变
血液黏稠度增加是重要诱因,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血小板增多症等。这些疾病使血液流动性下降,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导致脑组织缺血。 -
血流动力学异常
心脏功能不全(如心力衰竭、心瓣膜病)、血压剧烈波动(高血压或低血压)以及心脏骤停等,均可能引起脑血流量显著减少,诱发血栓形成或低灌注性脑缺血。例如,心源性栓子脱落可随血流阻塞脑血管,占脑栓塞病例的40%-60%。 -
其他因素
包括年龄增长、肥胖、吸烟、睡眠呼吸暂停等,这些因素通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或直接损伤血管内皮,间接增加脑缺血风险。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血栓前状态等也可能通过不同机制导致脑组织缺血。
总结:脑缺血性疾病的病因涉及血管、血液和血流动力学的多因素交互作用,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以及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是预防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