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性疾病是因脑组织供血不足引发的一类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局部或广泛脑组织缺血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以下是其核心要点:
一、定义与分类
- 基本定义
由多种原因导致脑部动脉供血不足,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及神经损伤的疾病统称。 - 疾病分类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症状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
-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RIND):症状持续超24小时但3周内恢复。
- 进展性卒中(PS):症状6小时内逐渐加重,常见于椎-基底动脉系统。
- 完全性卒中(CS):症状在6小时内达到高峰,伴脑梗死。
- 腔隙性梗死:小动脉闭塞引起的小范围梗死,常见于基底节区。
二、病因与危险因素
- 主要病因
- 血管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闭塞。
- 血流动力学异常:如低血压、心脏骤停。
- 血液成分改变:如血栓、高凝状态。
- 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心血管疾病、长期服用避孕药等。
三、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偏瘫、偏身感觉障碍、语言障碍、眩晕、头痛等。
- 严重表现:大面积脑梗死可危及生命,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癫痫或昏迷。
四、诊断与治疗
- 诊断方法
- 影像学检查:颅脑核磁共振(敏感度高)、全脑血管造影(金标准)。
- 实验室检查:血液成分分析、心电图等。
- 治疗手段
- 药物治疗:溶栓(尿激酶)、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调脂(他汀类)。
- 手术治疗:血管内支架、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颅内外动脉吻合术等。
- 康复管理:结合运动与语言训练改善预后。
五、预防与预后
- 预防重点: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
- 预后差异:早期干预可恢复功能,延误治疗易致残疾或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