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理特点
肾脏病理检查显示超过50%的肾小球形成新月体(即肾小球囊内细胞增生和纤维蛋白沉积),导致肾小球结构破坏和滤过功能丧失。 -
典型症状
- 尿液异常:早期出现少尿或无尿,部分患者有肉眼血尿(持续2-3天后转为镜下血尿),随后出现大量蛋白尿。
- 水肿与高血压:晨起面部及双下肢水肿明显,血压显著升高,可能引发心脑血管并发症。
- 全身症状: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伴发热或贫血。
-
分型与病因
根据免疫病理分为三型:- Ⅰ型(抗肾小球基底膜型):与抗GBM抗体相关,病情凶险,预后最差。
- Ⅱ型(免疫复合物型):多由系统性红斑狼疮、紫癜等疾病引发。
- Ⅲ型(少免疫复合物型):与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常见于血管炎,老年人多见。
-
治疗与预后
- 强化治疗:包括血浆置换(清除致病抗体)、甲泼尼龙冲击联合环磷酰胺(抑制免疫反应),适用于早期患者。
- 替代治疗:严重肾衰竭需透析或肾移植,但需病情稳定半年以上。
- 预后:若未及时治疗,6个月内死亡率高达82%;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生存率。
提示:老年人急进性肾炎需与普通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等鉴别,确诊依赖肾活检。建议出现血尿、水肿、少尿等症状时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