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义与病因
- 病原体: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通过性接触或母婴传播侵入人体,感染后约8-9周开始增殖,可侵犯主动脉外层,导致主动脉炎。
- 病变特征:长期未治疗的梅毒患者(感染后5-25年)可能出现主动脉瘤、冠状动脉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病变,最终引发心脏功能异常。
2. 临床表现
根据病变范围,可分为以下类型:
- 单纯性梅毒性主动脉炎:多数无症状,部分患者表现为胸骨后钝痛或不适。
-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轻者无症状,重者因反流导致心绞痛、左心衰竭,甚至猝死。
- 主动脉口狭窄:冠状动脉开口受累时,可能引发夜间心绞痛,严重时可致突发死亡。
- 主动脉瘤:多部位动脉瘤压迫周围器官,引发相应症状(如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
- 心肌梅毒瘤:罕见,可损害心脏传导系统,导致心力衰竭。
3. 治疗与预防
- 药物治疗:首选青霉素(如苄星青霉素)进行驱梅治疗,疗程需足量(通常3周),以杀灭螺旋体。
- 手术干预:严重主动脉瘤或瓣膜病变需手术切除或移植。
- 预防:早期规范治疗梅毒可显著降低心血管并发症风险。
4. 现状与注意事项
- 流行趋势: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性病防控,梅毒性心脏病已较罕见,但未规范治疗者仍可能进展至此阶段。
- 高危人群:男性患者较多,需定期监测心脏功能。
若出现胸痛、心悸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排查,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