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胆汁性肝硬化的治疗需结合疾病阶段和并发症情况,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以实现快速控制病情。具体方案如下:
一、核心药物治疗
- 熊去氧胆酸
- 作为基础治疗药物,可改善胆汁流动、减轻肝损伤,推荐剂量为每日13-15mg/kg。
- 免疫调节与抗炎治疗
- 联合使用D-青霉胺或皮质类固醇(如泼尼松),用于缓解炎症反应和延缓纤维化进程。
- 并发症针对性用药
- 腹水:口服螺内酯联合呋塞米,必要时输注白蛋白提升胶体渗透压;
- 消化道出血: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降低门脉压力,紧急出血时需内镜下套扎或硬化治疗;
- 肝性脑病:乳果糖降血氨,补充支链氨基酸纠正代谢失衡。
二、快速干预手段
- 解除胆道梗阻
- 对机械性梗阻患者,优先采用内镜或经皮胆管引流术、支架植入术,迅速恢复胆汁流动。
- 肝移植评估
- 终末期患者(Child-Pugh C级或MELD评分>15)建议尽早评估肝移植指征,这是唯一根治性治疗方式。
三、辅助支持措施
- 营养管理
- 高蛋白(每日1.2-1.5g/kg)、低脂饮食,补充脂溶性维生素(A/D/E/K);
- 腹水患者需限钠(<2g/天)。
- 生活方式调整
- 严格戒酒,避免肝毒性药物,适度有氧运动改善代谢。
四、动态监测
- 每3个月监测肝功能、肝脏弹性成像及并发症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注:治疗需根据病因分层(如原发性/继发性)制定个体化方案,早期规范用药联合必要手术干预可显著提升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