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血浆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升高为特征,导致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风险显著增加。以下为具体特征:
一、遗传机制与分类
-
遗传基础
- 主要由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突变引起,少数与载脂蛋白B(APOB)、PCSK9基因突变相关。
- 突变导致LDL代谢异常,胆固醇无法被正常清除。
-
临床分型
- 杂合子型(HeFH):从父母一方遗传突变基因,占绝大多数;LDL-C通常>4.9 mmol/L,成年后(40-50岁)出现心血管并发症。
- 纯合子型(HoFH):双等位基因突变,LDL-C常>13.5 mmol/L,儿童期即可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及皮肤黄色瘤。
二、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皮肤或肌腱黄色瘤(手、足、跟腱等部位)、角膜弓(角膜边缘脂质沉积形成的白色环)。
- 心血管损害:早发冠心病、主动脉瓣疾病,纯合子型患者可能在20-30岁前因心血管事件死亡。
三、诊断标准
- 基因检测:检测LDLR、APOB、PCSK9等基因突变为确诊金标准。
- 临床指标:
- 成人LDL-C>13 mmol/L或儿童LDL-C>11 mmol/L提示纯合子型。
- 成人LDL-C>4.9 mmol/L结合家族史可支持诊断。
四、治疗与管理
-
药物治疗
- 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一线用药,降低LDL-C 30%-50%。
- 依折麦布:与他汀联用可增强疗效。
- PCSK9抑制剂(如依洛尤单抗):用于难治性病例,降低LDL-C 50%-60%。
- 小干扰RNA药物(英克司兰):可降低LDL-C达61%,长期安全性良好。
-
非药物治疗
- 纯合子型患者需血浆置换、LDL分离术或肝移植。
- 生活方式干预(低脂饮食、规律运动、戒烟)为基础措施。
五、预防与筛查
- 家族筛查:直系亲属(尤其一级亲属)需定期检测血脂,儿童建议从2岁开始筛查。
- 高危人群监测:有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或黄色瘤/角膜弓者应尽早基因检测。
流行病学
- 中国人群患病率约0.28%,纯合子型罕见(约1/100万)。
该病需终身管理,早期干预可显著延缓心血管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