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的药物治疗需结合抑制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调节钙磷代谢及改善原发疾病等因素综合制定方案。以下为常用且疗效明确的药物分类及选择建议:
一、核心治疗药物
-
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
- 骨化三醇:直接抑制甲状旁腺细胞增殖和PTH分泌,同时促进肠道钙吸收,改善低钙血症,是治疗SHPT的一线药物。
- 阿法骨化醇:需经肝脏转化为活性形式,适用于肝功能正常者,可调节钙磷代谢。
-
拟钙剂
- 西那卡塞:通过激活甲状旁腺细胞的钙敏感受体,直接抑制PTH分泌,尤其适用于高钙血症患者,可快速降低PTH水平。
-
磷结合剂
- 含钙磷结合剂(如碳酸钙、醋酸钙):在餐中服用可减少肠道磷吸收,需监测血钙以防高钙血症。
- 非含钙磷结合剂(如司维拉姆、碳酸镧):适用于血钙偏高或存在血管钙化风险的患者,能有效控制血磷。
二、辅助治疗药物
-
钙剂补充
- 葡萄糖酸钙、枸橼酸钙等用于纠正低钙血症,但需在血磷控制(<1.78mmol/L)后使用,以避免软组织钙化。
-
维生素D补充
- 普通维生素D(如维生素D3)适用于合并维生素D缺乏者,需与活性维生素D区分使用。
三、联合用药与注意事项
-
联合治疗方案
- 活性维生素D+磷结合剂+西那卡塞:可协同降低PTH、血磷及血钙水平,适用于中重度SHPT。
- 肾功能不全者需优先选择非含钙磷结合剂,并调整透析液钙浓度。
-
监测与调整
- 定期检测血钙、血磷、PTH及肾功能,根据结果调整药物剂量。
- 骨化三醇起始剂量为0.25μg/日,西那卡塞为30mg/日,需逐步调整至目标范围。
四、药物禁忌与风险提示
- 高钙血症患者慎用含钙磷结合剂及大剂量活性维生素D,以防加重病情。
- 普卡霉素(光辉霉素)因潜在肝毒性,仅作为短期应急用药。
药物治疗需个体化制定,建议在肾内科或内分泌科医生指导下选择方案,并结合饮食控制(低磷、适量钙摄入)及原发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