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胆道闭锁需要治疗。若不及时干预,胆汁淤积会导致进行性肝损伤,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甚至死亡。以下是具体治疗要点:
一、治疗必要性
- 疾病危害:胆道闭锁会导致胆汁无法排出,引发持续性黄疸、脂肪吸收障碍、肝纤维化及肝硬化,严重威胁生命。
- 预后与时机:早期治疗(出生后2-3个月内)可显著提高生存率,延迟治疗会降低手术成功率并增加肝移植需求。
二、主要治疗手段
(一)手术治疗
-
葛西手术(肝门空肠吻合术)
- 核心作用:通过切除肝门部纤维块并重建胆汁引流通道,恢复胆汁流入肠道。
- 最佳时机:建议在出生后60-90天内完成,超过3个月手术效果显著下降。
- 局限性:部分患儿术后仍可能因肝内胆管病变进展需二次肝移植。
-
肝移植
- 适用情况:葛西手术失败、晚期肝硬化或肝功能衰竭患儿。
- 效果:可根治胆道闭锁,但面临供体短缺、术后免疫抑制治疗等挑战。
(二)辅助治疗
-
药物治疗
- 利胆药:如熊去氧胆酸,促进胆汁排泄,减轻淤积。
- 抗感染:预防和治疗胆管炎,常用头孢类抗生素。
- 保肝药:保护肝细胞功能,延缓纤维化进展。
-
营养支持
- 调整饮食:低脂、高蛋白、高热量饮食,补充脂溶性维生素(A、D、E、K)。
- 静脉营养:严重营养不良患儿需通过静脉补充葡萄糖、脂肪乳及氨基酸。
三、术后管理及注意事项
- 并发症监测:术后需警惕胆管炎、肝内胆管扩张等并发症,及时药物干预。
- 定期复查:通过肝功能、凝血功能、腹部超声等评估肝脏恢复情况。
- 家庭护理:保持皮肤清洁以减少瘙痒损伤,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及食欲变化。
四、总结
先天性胆道闭锁需尽早诊断并综合治疗。葛西手术是首选方案,肝移植为终末期患者的挽救性手段,药物治疗和营养支持贯穿全程。家长需密切配合医生,把握治疗黄金窗口期,以改善患儿生存质量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