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胆道闭锁是一种严重的胆道系统疾病,主要影响新生儿和婴儿。由于胆管发育障碍或后天形成,导致胆道全部或部分闭锁,胆汁无法正常排出,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症状表现
-
黄疸:
- 持续性加重:出生后1~3周内逐渐显现,并持续加重,皮肤和巩膜可能变为绿色或暗绿色。
- 不消退:本该逐步消退的生理性黄疸,不消退甚至更加明显。
-
大便颜色异常:
- 陶土色粪便:由于胆汁无法进入肠道,大便颜色变浅,最终呈现灰白色或白陶土色。
-
尿液颜色加深:
- 浓茶样尿:尿液颜色逐渐加深,可能呈现浓茶色或酱油样,这是由于尿液中胆红素含量增加所致。
-
肝脾肿大:
- 肝脏肿大:肝脏随病情发展而呈进行性肿大,质地由软变硬,2~3个月即可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及门静脉高压。
- 脾脏肿大:脾脏也可能出现代偿性肿大,腹部逐渐隆起,腹部触诊可发现肝脾明显增大。
-
营养不良:
- 体重减轻:由于胆汁淤积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婴儿可能出现营养不良、体重减轻、贫血以及生长发育迟缓。
-
出血倾向:
- 凝血功能障碍:肝脏功能受损可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患儿皮肤可能出现瘀斑,严重时可发生鼻出血等出血症状。
-
其他症状:
- 皮肤瘙痒:胆汁淤积会导致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瘙痒感。
- 精神症状:婴儿可能表现出烦躁不安、哭闹、精神萎靡等症状。
体征
- 皮肤和眼睛黄染:由于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引起皮肤和巩膜黄染。
- 腹部膨隆:由于肝脾肿大,腹部逐渐膨隆。
- 发绀及杵状指:个别患儿由于肝内生成“血管舒张物质”,使肺循环与体循环短路开放,而出现发绀及杵状指。
疾病进展
- 胆汁性肝硬化:长期胆汁淤积引起肝脏功能损害,导致胆汁性肝硬化。
- 肝功能衰竭:最终可能导致肝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治疗
- 手术治疗:包括葛西手术(肝门-空肠吻合术)和肝移植,是先天性胆道闭锁唯一的有效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术后可能需要积极控制感染、保肝、利胆、抗炎等治疗。
由于先天性胆道闭锁的严重性和潜在的致命性,一旦发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