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停搏(Sinus Arrest),又称为窦性静止,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现象,指的是心脏的窦房结(心脏的主要起搏点)在一个或多个心动周期中未能产生电冲动,导致心脏暂时停止跳动。这种状况可能会引发心脏无法完成泵血功能,进而导致重要脏器瞬间失去血液供应,这是非常危险的情况,甚至会致命 。
病因
窦性停搏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但不限于:
-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例如吞咽、按摩颈动脉窦等生理因素可引发窦性停搏 。
- 心脏病变:如急性心肌梗死、窦房结变性与纤维化等器质性心脏病 。
-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洋地黄类药物、奎尼丁、β受体阻滞剂也可能导致窦性停搏 。
- 电解质紊乱:高钾血症或低钾血症等电解质失衡状态 。
- 其他原因:包括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心脏外伤、心脏外科手术后、以及一些少见的原因如心脏的炎症性疾病等 。
症状
窦性停搏的症状取决于停搏的持续时间和频率。短暂的窦性停搏可能无症状,而较长时间的停搏可能导致一系列症状,包括但不限于:
- 心悸
- 头晕或眩晕
- 黑蒙(眼前突然发黑)
- 暂时性的意识丧失或晕厥
- 严重的病例可能出现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 syndrome),这是一种由于心脏输出量急剧减少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的急性循环衰竭状态,表现为突然的意识丧失和抽搐 。
诊断
窦性停搏通常通过心电图(ECG/EKG)来确诊。在心电图上,窦性停搏表现为一段显著长于正常PP间期的时间内没有P波发生,这意味着窦房结未能产生电冲动 。医生还可能建议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 monitoring),以更好地了解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心跳情况 。
治疗
治疗窦性停搏的方法主要取决于病因和症状的严重程度。对于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轻微的患者,可能只需要定期随访观察。对于有症状的患者,特别是那些频繁发作或停搏时间较长者,则需要采取更为积极的治疗措施,如使用药物(如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来提高心率 。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当药物治疗无效且患者反复出现晕厥或阿-斯综合征时,可能需要考虑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 。
窦性停搏是一种需要及时识别和处理的紧急医疗状况。如果怀疑自己或他人出现了窦性停搏相关的症状,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帮助。早期干预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能预防潜在的生命威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