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是一种以持续性、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大脑已获得的高级功能(如记忆、语言、计算、判断等)全面衰退,且病程不可逆。其本质是脑部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的神经退行性病变,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核心症状与分期
-
认知功能障碍
- 记忆障碍:早期以近期记忆减退为主(如忘记刚发生的事),后期远期记忆也受损。
- 定向力障碍:对时间、地点、人物的识别能力下降,易迷路或混淆身份。
- 语言与执行功能障碍:表达困难、命名障碍,难以完成复杂任务(如做饭、理财)。
-
精神行为异常
- 幻觉、妄想、焦虑、抑郁、攻击行为等,部分患者出现人格改变(如不讲卫生、情绪波动大)。
-
疾病分期
- 遗忘期:以记忆减退为主,生活基本自理。
- 紊乱期:认知功能全面下降,伴随行为异常(如重复提问、无目的徘徊)。
- 痴呆期:生活完全依赖他人,可能出现卧床、吞咽困难、感染等并发症。
二、主要类型及病因
-
阿尔茨海默病(AD)
- 最常见类型(占痴呆病例的60%-70%),病因与β淀粉样蛋白沉积、tau蛋白异常缠结及胆碱能神经元减少相关。
-
血管性痴呆(VaD)
- 由脑卒中、脑动脉硬化等血管病变导致,病程呈阶梯式加重。
-
路易体痴呆(DLB)
- 特征为波动性认知障碍、视幻觉及帕金森样运动症状(如震颤、僵直)。
-
额颞叶痴呆(FTD)
- 以行为异常和语言障碍为首发症状,伴随额颞叶萎缩。
-
其他类型
- 帕金森病痴呆:晚期帕金森患者出现的认知衰退。
- 感染相关痴呆:如神经梅毒、HIV/AIDS等。
三、病因与危险因素
-
不可控因素
- 年龄(65岁后发病率显著上升)、家族遗传史。
-
可控因素
- 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加速脑损伤。
- 生活方式: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社交孤立。
- 代谢异常:维生素B12缺乏、甲状腺功能减退。
四、诊断与治疗
-
诊断方法
- 通过神经心理学评估(如MMSE量表)、影像学(MRI/CT显示脑萎缩)及脑脊液检测。
-
治疗目标
- 延缓进展: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NMDA受体拮抗剂(美金刚)。
- 对症管理:抗精神病药物控制行为异常,康复训练维持生活技能。
- 护理支持:家属需关注安全(防走失)、饮食管理及心理疏导。
五、预后与预防
- 预后:多数类型呈进行性加重,平均生存期5-10年,需长期照护。
- 预防建议:控制慢性病、保持社交活动、规律运动、健康饮食(如地中海饮食)。
如需了解具体病例或治疗细节,可参考来源- ()]中的医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