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IE)是一种心脏内膜表面遭受微生物感染且伴有赘生物形成的疾病。这种疾病可能影响心脏瓣膜或心腔内膜,导致一系列复杂的临床表现。其中,最明显的症状是发热,这几乎是所有患者都会经历的症状。
发热
发热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几乎见于所有患者。这种发热通常是由于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和寒战,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则可能表现为低热,甚至是不规则的热型。体温的变化范围可以从轻微升高到非常高,通常在37.5℃至40℃之间波动,有时甚至可以达到更高的温度。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老年患者、伴有栓塞或真菌性动脉瘤破裂引起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严重心力衰竭、尿毒症时,患者的体温可能正常或低于正常。
心脏杂音
除了发热之外,心脏杂音也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体征之一。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心脏杂音,这是由于瓣膜受损或赘生物形成引起的。杂音的性质和强度可能会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发生变化,这是因为瓣膜结构的动态变化所致。并非所有患者都会有心脏杂音,特别是在疾病的早期阶段或者对于那些没有先天性心脏病史的人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栓塞症状
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导致瓣膜上的赘生物脱落,形成栓子,这些栓子可以随血液流动至身体其他部位,引起相应的症状。例如,脑栓塞可能导致头痛、偏瘫、失语等;肺栓塞可能导致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脾、肾栓塞可能导致腹痛、血尿等症状。四肢动脉栓塞还可能出现肢体明显发冷、麻木或疼痛等缺血表现。
其他症状
感染性心内膜炎还可能伴随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皮肤瘀点、Roth斑(视网膜上的小出血斑点)、Osler结节(指甲尖下的痛性结节),以及Janeway损害(手掌和足底的出血性红斑)。晚期患者可能会出现杵状指/趾,即手指或脚趾末端呈鼓槌样膨大。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多样,但发热是最为显著的一个标志。如果怀疑自己或他人患有此病,应及时就医并进行血培养、超声心动图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因为早期识别和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应注意到不同类型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与亚急性)其症状表现可能有所不同,需要结合具体情况综合判断。对于疑似病例,及时的专业评估和处理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