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
抗生素治疗:
- 初始经验治疗:在病原微生物未明确时,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可选用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均有效的广谱抗生素,如苯唑西林、庆大霉素等。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可选用针对大多数链球菌的抗生素,如青霉素。
- 确定病原微生物后: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用药。大多数致病菌对青霉素敏感,可作为首选药物。联合用药以增强杀菌能力,如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等。真菌感染者选两性霉素B。
- 疗程:一般需要达到体外有效杀菌浓度的4-8倍以上,疗程至少6-8周,以静脉给药方式为主,以保持高而稳定的血药浓度。
-
药物选择:
- 青霉素:适用于病原菌为链球菌感染的心内膜炎的患者,但药物的不良反应常见,如过敏反应等,因此使用前应完善皮试检查。
- 头孢菌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于多种细菌有较强的杀灭效果,可作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选择之一。
- 万古霉素: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革兰氏阳性菌有高度抗菌活性,适用于治疗由这些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心内膜炎。
- 环丙沙星:为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能有效地杀死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多种细菌。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含有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两种成分,二者联合应用可增强抗菌效力,用于敏感菌株所致的感染。
手术治疗
约半数IE病人须接受手术治疗。IE病人自身抵抗能力极弱,战胜疾病主要依靠有效的抗生素。对于抗生素治疗预期疗效不佳的高危病人,在IE活动期仍在接受抗生素治疗时就可考虑早期手术干预。
- 手术适应证:心衰、感染不能控制、预防栓塞。
- 手术时间:早期手术按其实施的时间可分为急诊(24小时内)、次急诊(几天内)和择期手术(抗生素治疗1-2周后)。
- 手术方法:常用人工瓣膜置换术,适用于有心脏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并引发严重症状的患者。
总结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病原微生物的种类、病情的轻重程度、是否存在心脏瓣膜病变等因素来综合考虑。药物治疗是主要手段,但对于某些高危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