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治疗原则
-
补液治疗
- 目的:纠正脱水、恢复血容量、促进酮体清除。
- 方法:首选生理盐水,第1小时输入1000-2000 ml,随后根据脱水程度调整速度。24小时内补液总量约4000-6000 ml。
- 注意:老年人或心肾功能不全者需减慢输液速度。
-
小剂量胰岛素治疗
- 方法:持续静脉滴注短效胰岛素(0.1 U/kg/h),保持血糖每小时下降2.8-4.2 mmol/L。当血糖降至11.1 mmol/L时,改用5%葡萄糖液并调整胰岛素剂量。
- 作用:抑制脂肪分解,减少酮体生成,降低血糖。
-
纠正电解质紊乱(尤其是补钾)
- 原则:血钾<5.2 mmol/L且尿量≥40 ml/h时静脉补钾;血钾<3.3 mmol/L需优先补钾。
- 监测:需密切监测血钾水平,避免高钾或低钾风险。
-
谨慎补碱
- 适用情况:仅当血pH≤6.9或碳酸氢根(HCO3⁻)<5 mmol/L时,少量使用5%碳酸氢钠液。
- 风险:过度补碱可能加重脑水肿或低钾血症。
-
消除诱因与并发症处理
- 常见诱因:感染(最常见)、胰岛素中断、应激(如手术、心肌梗死)等。
- 并发症:如休克、心力衰竭、脑水肿等需针对性治疗。
二、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 胰岛素:需持续静脉滴注,不可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
- 补液:优先选择静脉补液,严重脱水者需快速扩容。
- 补钾:需根据血钾和尿量动态调整,避免盲目补充。
三、预防措施
- 严格控糖:避免血糖波动,定期监测血糖及酮体。
- 及时干预诱因:如感染需早期抗感染治疗,避免擅自停用胰岛素。
- 健康教育:患者及家属需了解DKA的早期症状(如恶心、呕吐、呼气有烂苹果味)并立即就医。
总结
DKA的治疗需多管齐下,包括补液、胰岛素、纠正电解质紊乱等,且需在医院监护下进行。不存在“根治”的单一药物,但规范治疗可有效缓解病情并降低死亡率。若出现相关症状,请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