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的一种急性并发症,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涉及胰岛素缺乏或作用不足、感染、饮食失调、应激状态等多种因素。以下将从核心病因、常见诱因和发病机制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1. 核心病因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主要病因是胰岛素的缺乏或作用不足。具体来说:
- 胰岛素缺乏: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缺乏时,葡萄糖无法被细胞有效利用,导致血糖升高。
- 脂肪分解与酮体生成:当胰岛素不足时,机体转而分解脂肪以供能,产生大量的酸性代谢产物(如丙酮酸、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这些物质在血液中堆积,引发酸中毒。
2. 常见诱因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往往由以下诱因触发:
- 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占50%以上,常见感染部位包括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皮肤等。
- 治疗不当:
- 胰岛素治疗中断或剂量不足。
- Ⅰ型糖尿病患者尤为敏感,一旦停用胰岛素,可能迅速出现酮症酸中毒。
- 饮食失调:
- 饮食过量或不足,尤其是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
- 酗酒、严重呕吐或腹泻等胃肠道问题。
- 应激状态:
- 外伤、手术、麻醉、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 妊娠、分娩或剧烈的精神刺激。
- 其他因素:
- 胰岛素抗体生成。
- 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使用。
3. 发病机制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酸中毒的形成:酮体(如丙酮酸、乙酰乙酸、β-羟丁酸)的大量生成导致血液酸性增加,同时肾脏排出酸性代谢产物减少,最终引发酸中毒。
- 电解质紊乱:酮体生成过程中伴随大量水分丢失,导致脱水及电解质失衡(如低钾、低钠)。
- 渗透性利尿:酮体通过尿液和呼吸排出,加重脱水症状。
- 器官功能障碍:严重时可能出现周围循环衰竭、肾功能损害,甚至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4. 预防措施
为了避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 控制血糖:定期监测血糖,尤其对Ⅰ型糖尿病患者,需严格遵医嘱使用胰岛素,不能擅自停药或减量。
- 避免诱因:
- 积极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
- 避免暴饮暴食,控制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
- 避免酗酒及剧烈的精神刺激。
- 合理治疗:遵循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风险。如需进一步了解或遇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