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简称HE)是一种由严重肝病引起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其核心特征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以下是对肝性脑病的详细介绍:
1. 定义
肝性脑病又称肝性昏迷,是指由于严重肝病导致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它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临床表现多样,从轻微的认知障碍到深度昏迷不等。
2. 病因
肝性脑病的主要病因是严重肝病,包括:
- 肝硬化(约占70%)
- 重型病毒性肝炎
- 药物性肝病
- 肝衰竭
- 肝癌
- 门体分流术后等。
某些诱因也可能导致肝性脑病发作,如:
- 上消化道出血
- 高蛋白饮食
- 大量排钾利尿
- 便秘
- 使用镇静药、安眠药或麻醉药
- 感染或手术创伤。
3. 临床表现
肝性脑病的症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四期:
前驱期(一期):
- 表现为轻度性格改变、精神障碍、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等。
- 无明显神经系统体征,常被误认为疲劳或亚健康。
昏迷前期(二期):
- 出现睡眠障碍、定向力障碍、计算力下降。
- 行为异常,如衣冠不整、随地大小便、言语不清等。
昏睡期(三期):
- 患者昏睡,但可被唤醒,醒时能回答问题,但神志不清或有幻觉。
昏迷期(四期):
- 患者完全昏迷,不能被唤醒,无扑翼样震颤。
4. 诊断方法
肝性脑病的诊断需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
- 病史:患者有严重肝病(如肝硬化失代偿、肝癌)。
- 临床表现: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意识障碍、行为异常。
- 实验室检查:
- 肝功能异常
- 血氨水平升高
- 辅助检查:
- 脑电图:显示异常波形
- 头颅CT或核磁共振:可能发现脑水肿。
5. 治疗措施
肝性脑病的治疗以综合管理为主,目标是消除诱因、减少毒素生成和吸收,同时保护脑功能:
- 消除诱因:
- 控制上消化道出血
- 避免高蛋白饮食
- 保持大便通畅
- 减少毒素生成:
- 使用乳果糖或灌肠导泻,降低肠道氨的吸收
- 口服抗生素,减少肠道产氨
- 药物治疗:
- 使用降低血氨的药物,如精氨酸
- 拮抗假性神经递质
- 对症支持治疗:
- 脱水治疗脑水肿
-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 营养支持,减少蛋白质摄入。
总结
肝性脑病是一种严重肝病引起的综合征,其特点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从轻微的认知障碍到深度昏迷不等。治疗需综合管理,包括控制原发病、减少毒素生成、保护脑功能等。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尽快就医,以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