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
定义
- 胃食管反流病指的是胃内容物(包括胃酸、胃蛋白酶、胆汁等)异常反流至食管或食管以上的部位(如口腔、咽喉部),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并发症。
-
病因
- 抗反流功能下降:食管下括约肌(LES)是防止胃内容物反流的重要屏障。当LES功能障碍时,如松弛过度、压力降低,胃内容物容易逆流至食管。
- 食管清除能力降低:正常情况下,食管的推进性蠕动、唾液中和及食团的重力作用可清除反流物。当这些功能减弱时,反流物持续损伤食管黏膜。
- 食管黏膜防御屏障作用减弱:长期吸烟、饮酒等因素可损害食管黏膜的防御屏障,使其更易受到反流物的损伤。
- 食管感觉异常:部分患者食管敏感性增强,对酸敏感性增加,即使正常的反流也可能引起不适。
- 胃排空延迟:胃内容物排空延迟,可增加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的机会。
- 其他因素:婴儿、肥胖、妊娠容易发生反流;硬皮病、糖尿病、腹水、高胃酸分泌状态也常有胃内容物反流;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也是重要病因之一。
-
症状
- 典型症状
- 反酸:患者可能会感受到酸性物质从胃部反流至口腔,通常伴有一种酸涩的味觉。
- 烧心:胃酸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的神经末梢,引起烧灼感,通常从胃部向上延伸。这种烧灼感也被称为“烧心”,是GERD最典型的早期症状之一。
- 胸痛:反流物刺激食管的肌肉和神经,引起胸部疼痛,多位于胸骨后,可表现为隐痛或刺痛。这种胸痛有时会与心绞痛混淆,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 吞咽困难:反流导致食管炎症、狭窄,或者反流物刺激食管引起痉挛,从而影响吞咽。患者可能在进食时感到食物通过食管不畅,甚至需要用力吞咽。
- 非典型症状
- 嗳气:频繁的打嗝,尤其是在餐后,是胃部压力增加的标志,也可能与GERD相关。
- 咽喉不适、咽痛、咽部异物感:反流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可能损伤喉部黏膜和声带,造成声音嘶哑。患者还可能出现咽喉不适、咽痛、咽部异物感等症状。
- 慢性咳嗽、哮喘:部分患者因反流物刺激食管和咽部,可引起慢性咳嗽、哮喘等症状。
- 典型症状
-
分类
- 根据食管黏膜的病理变化,胃食管反流病主要分为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和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RE)两大类。NERD在内镜检查下食管黏膜未显示明显炎症或破损,但存在反流症状;RE则是指食管黏膜存在明显的炎症和破损。
-
并发症
- 上消化道出血:严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黏膜会出现糜烂及溃疡,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临床上可表现为呕血、黑便及不同程度的缺铁性贫血。
- 食管狭窄:食管慢性溃疡可导致瘢痕形成和食管狭窄。随着质子泵抑制剂的广泛应用,胃食管反流病相关食管狭窄的发生率较前明显降低。
- 巴雷特食管:当内镜检查发现食管下段有柱状上皮化生表现,并且经病理学检查证实有柱状细胞存在时即为巴雷特食管。巴雷特食管患者有较高的风险发展为食管腺癌。
- 吸入性肺炎:胃内容物反流至气道,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
治疗
-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s)、H2受体拮抗剂等,以减少胃酸分泌;可使用促胃肠动力药、黏膜保护剂等药物辅助治疗。
- 生活方式调整:减肥、戒烟、避免过量饮酒、避免睡前进食等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于控制病情至关重要。
- 手术治疗:对于内科保守治疗失败、症状持续、药物无法充分控制、有并发症和生活质量低下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症状多样且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治疗需综合考虑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以缓解症状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