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特征与临床表现
-
症状表现
患者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或嗅觉/味觉减退。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感染者可能无明显发热或仅表现为轻微症状。 -
传播途径
- 飞沫传播:通过咳嗽、打喷嚏或说话产生的飞沫直接传播。
- 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后触摸口、鼻等黏膜。
- 气溶胶传播:在密闭环境中,病毒可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的气溶胶传播。
- 粪-口传播:较少见,但需注意粪便污染风险。
-
疫情管理演变
2020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COVID-19。2022年12月后,中国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调整防控措施为“乙类乙管”。截至2024年5月,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6亿例,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预防与应对
- 个人防护: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
- 疫苗接种:接种疫苗及加强针可降低重症风险,尤其推荐老年人和基础疾病患者。
- 及时就医:若出现持续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诊。
当前,新冠病毒仍在持续变异,需保持警惕并遵循最新防疫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