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后神经痛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体征及辅助检查综合判断,具体标准如下:
一、临床表现
- 疼痛特征
- 足部内侧、踝关节周围及小腿内侧的刺痛、灼痛或钝痛,活动或负重时加重。
- 部分患者夜间疼痛显著,影响睡眠。
- 感觉异常
- 足底、足趾麻木或针刺感,可伴足部皮肤感觉减退或过敏。
- 运动障碍
- 足部肌肉无力,步态不稳,可能出现仰趾外翻畸形或行走困难。
二、体征检查
- 压痛及Tinel征阳性
- 内踝后方沿胫后神经走行区域存在明显压痛点。
- 叩击胫后神经通道(如内踝下方)时,远端出现麻木或刺痛(Tinel征阳性)。
- 足底感觉测试
- 足底皮肤感觉异常(减退或过敏)。
三、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X线:排除骨折、骨刺等骨骼异常。
- MRI/超声:观察软组织病变(如囊肿、肿瘤)及神经受压情况。
- 电生理检查
- 神经传导速度测试:评估胫后神经传导速度是否减慢。
- 肌电图:检测相关肌肉电活动,明确神经损伤程度。
四、鉴别诊断
需排除以下疾病:
- 风湿性疾病:伴晨僵、对称性关节痛及免疫学异常。
- 静脉炎:浅静脉红肿、条索状硬结,影像学可鉴别。
- 骨折/骨结构异常:通过X线或CT明确。
五、诊断要点总结
- 符合典型疼痛、感觉异常及运动障碍症状。
- 体征检查发现压痛点及Tinel征阳性。
- 影像学或电生理检查支持神经受压或损伤。
- 排除其他类似疾病。
(注:具体诊断需由医生结合临床实际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