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诊断标准
- 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 摄食后诱发胃肠道症状:进食特定食物后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且症状与食物摄入存在关联性。
- 组织学证实胃肠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通过内镜活检或腹水检查发现胃肠道黏膜、肌层或浆膜层存在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通常>20个/高倍视野)。
-
辅助诊断依据
- 过敏史或过敏性疾病:患者常有个人或家族过敏性疾病史(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
- 影像学与内镜表现:
- X线钡餐:可见胃肠道狭窄、黏膜皱襞增宽、幽门梗阻或肠壁增厚等非特异性改变。
- 内镜检查: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或息肉样病变,活检可发现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 实验室其他异常:如缺铁性贫血、大便潜血阳性、血沉增快、IgE升高等。
-
鉴别诊断
需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如寄生虫感染、过敏性疾病、Crohn病、胃肠道恶性肿瘤等。
总结:诊断需同时满足Leinbach标准的三条核心依据,并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结果综合判断。若患者存在不典型症状或难以确诊时,可考虑通过糖皮质激素试验性治疗观察症状缓解情况辅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