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步处理
- 清洁伤口:立即用肥皂和清水冲洗叮咬处,降低感染风险。
- 避免抓挠:防止皮肤破损引发二次感染。
2. 辨别虫类与症状
- 观察虫体特征:若为蜱虫(形似芝麻,吸血后膨胀),需用酒精杀死后垂直拔出,避免硬拔导致口器残留。
- 警惕症状:若出现发热、皮疹、肌肉酸痛或叮咬处红肿加剧,可能为蜱传疾病(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莱姆病等),需立即就医。
3. 对症处理
- 消肿止痒:可冰敷缓解肿胀,外涂炉甘石洗剂或含激素类药膏(如地奈德乳膏)。
- 药物干预:瘙痒严重时遵医嘱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若疑似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
4. 预防措施
- 穿着防护:选择浅色长袖裤装,扎紧裤脚,避免草丛久坐。
- 环境避让:远离灌木丛、枯叶堆,走硬化步道。
- 归家检查:仔细检查脚踝、耳后等褶皱处,宠物毛发也需清理。
特别提醒:若无法判断虫类或症状持续加重,务必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叮咬史以便针对性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