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确诊标准
- 病理学诊断:肿瘤组织经光镜观察确认存在特征性神经母细胞(小圆细胞呈巢状或菊花团状排列),可辅以免疫组化染色(如抗GD2抗体阳性)或电镜检查。
- 骨髓活检:骨髓抽吸涂片或活检发现神经母细胞,并伴有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或尿儿茶酚胺代谢产物(VMA/HVA)升高。
二、分期标准(INSS分期)
- 局限性肿瘤:肉眼完全切除,同侧非粘连性淋巴结阴性(可伴镜下残留)。
- 局部进展期:肉眼不完全切除或淋巴结阳性,但未跨越中线。
- 跨越中线或远处转移:肿瘤侵犯对侧淋巴结、远处器官(如肝、骨、骨髓等)。
- 4S期:仅限<1岁婴儿,原发肿瘤局限且转移仅累及皮肤、肝或骨髓(骨髓浸润<10%)。
三、辅助诊断方法
- 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用于定位肿瘤及评估转移情况。
- 实验室检测:
- 尿液检测:24小时尿VMA/HVA定量(敏感性80%-90%)。
- 血清检测:NSE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 分子检测:MYCN基因扩增、DNA倍性分析及ALK基因突变检测,用于危险度分层。
四、鉴别诊断
需与淋巴瘤、横纹肌肉瘤、肾母细胞瘤等疾病区分,通过病理免疫组化(如SYN、CgA标记)及分子特征确认。
提示:早期诊断对提高生存率至关重要,若患儿出现不明原因腹部包块、骨痛、迁延性腹泻等症状,建议及时完善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确诊需结合病理及分子特征,避免误诊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