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瓣膜病,其诊断标准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标准:
1. 临床表现
症状:
- 轻度狭窄:患者可能无症状,或仅在剧烈运动后出现心悸、气短等。
- 中重度狭窄:可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胸痛、晕厥等典型症状
体征:
-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性搏动,提示左心室肥厚
- 主动脉瓣区可闻及粗糙而响亮的喷射性收缩期杂音,向颈部传导,这是主动脉瓣狭窄的特征性杂音
- 脉压减小,脉搏细弱,反映了心脏射血受阻后外周动脉压力的变化
2. 超声心动图检查
主动脉瓣狭窄:
- 二维超声心动图:显示主动脉瓣增厚、钙化,瓣叶活动受限,开放幅度减小。左心室向心性肥厚,晚期可出现左心室扩大
- M型超声心动图:主动脉瓣曲线呈主波低平、重搏波不明显,瓣膜开放速度减慢。左心室壁增厚,运动幅度增强。主动脉根部内径增宽
-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显示主动脉瓣口高速射流信号,峰值流速和跨瓣压差明显增加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 M型超声心动图:主动脉瓣不能充分关闭,常呈双线。反流血液经过瓣口时对主动脉瓣的迅速冲击,主动脉瓣关闭线可出现迅速扑动现象
- 二维超声心动图:右冠瓣与无冠瓣对合不良,左室腔明显增大,室壁肥厚,代偿性活动增强,晚期失代偿时室壁活动减弱
3. 诊断标准
- 正常主动脉瓣口面积:超过3.0 cm²
- 轻度狭窄:瓣口面积 1.5 - 2.0 cm²,峰值流速 2.5 - 3.0 m/s,平均跨瓣压差<25 mmHg
- 中度狭窄:瓣口面积 1.0 - 1.5 cm²,峰值流速 3.0 - 4.0 m/s,平均跨瓣压差 25 - 40 mmHg
- 重度狭窄:瓣口面积<1.0 cm²,峰值流速>4.0 m/s,平均跨瓣压差>40 mmHg
4. 鉴别诊断
-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胸骨左缘第四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壁不对称性肥厚,室间隔明显增厚
- 主动脉扩张:胸骨右缘第二肋间闻及短促的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可明确诊断
- 肺动脉瓣狭窄:胸骨左缘第二肋间隔及粗糙响亮的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可显示肺动脉瓣狭窄
- 三尖瓣关闭不全:胸骨左缘下端闻及高调的全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可证实诊断
- 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区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超声心动图显示二尖瓣关闭不全
通过以上综合评估,可以对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进行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