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食管炎的诊断标准
1. 病史和症状
- 病史:患者通常有免疫功能低下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类固醇激素等病史。
- 症状:主要症状包括咽疼、吞咽疼和咽下困难,可有厌食甚至呕血。
2. 体格检查
- 口腔检查:婴儿常伴发鹅口疮,成年患者可以在没有念珠菌性口炎的情况下发生。
3.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常可发现中性粒细胞减少。
- 血清学试验:
- 测定已感染病人血清凝集滴度,有2/3病人高于1∶160。
- 用放免法和酶联法检测血清中甘露聚糖抗原(念珠菌细胞壁上的多糖)。
- 用琼脂凝胶扩散和反向免疫电泳检测念珠菌抗体。
- 在已感染者血清中抗原及其抗体滴度有1/3迅速升高。
4. 内镜检查
- 食管镜检查:是确诊真菌性食管炎的唯一方法。
- 镜下可见食管黏膜水肿、充血、糜烂、溃疡,触之易出血。
- 黏膜表面覆盖白色斑点或假膜。
- 进行活检及细胞刷涂片和培养,若培养阳性且涂片见有真菌菌丝,活检组织见有菌丝侵入上皮方可确诊。
5. 影像学检查
- 食管X线钡剂检查:对诊断有一定帮助,主要病变在食管的下2/3,可表现为蠕动减弱或弥漫性痉挛。但食管X线钡剂造影正常并不能排除食管念珠菌病存在。
6. 组织病理学检查
- 活检:通过内镜下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真菌菌丝、孢子等,这是确诊真菌性食管炎的金标准。
7. 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 真菌培养:采集食管分泌物或病变组织进行真菌培养,明确真菌的种类,并进行药敏试验,以指导后续的治疗选择敏感的抗真菌药物。
通过以上检查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较为准确地诊断真菌性食管炎,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患者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接受专业的检查和治疗。